心源性猝死的症狀及預防方法

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與預防策略

teaser image
心臟科專科
張仁宇醫生

猝死的分類與症狀

猝死,可以分爲心源性猝死或非心源性猝死。前者是指因心臟問題而導致的突然死亡;而後者則是指因心臟以外的因素,如腦神經或呼吸道疾病而引發的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佔猝死個案的大多數,患者通常在發病後一小時便會死亡。35歲以下發病人士通常都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不自知,而35歲以上的發病人士則多數是因爲心血管疾病突然發作,其中心律不正及心肌梗塞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兩大元凶。雖然猝死幾乎是無法預測,但是不少人在發病之前數小時會感到心口痛、呼吸急促、眩暈、嘔吐、身體發熱或出冷汗等症狀。(嚴重的可三個月內復發數次),更有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如敗血性休克,使腎功能永久受損。一旦發現尿道炎症狀,應立即帶小朋友做檢查,以確定感染原因並及時治療。

為何運動員會突然猝死?

不少發病的運動員其實本身都患有相關的心臟疾病,他們在靜態的時候未有出現症狀,然而當他們運動時心臟受到的壓力會增加,需要動用人體的後備力量。這會讓身體出現超越靜態的表現,隱藏的問題逐一浮現,而猝死就是隱性心臟病唯一而殘酷的表現。患病的運動員很多時身體都出現過警號,然而他們習慣了不適的感覺,未有加以留意。

運動員心源性猝死案例研究: Alexander Dale Oen

在2012年,有「挪威蛙王」之稱的挪威泳將戴爾奧恩(Alexander Dale Oen)在參加國家隊訓練營的時候,被隊友發現倒臥在浴室,心臟驟停猝死。戴爾奧恩生前曾受手臂疼痛問題困擾,痛楚甚至蔓延至膊頭、胸口以至臉部。他本以爲是神經系統出現問題,誰知道其實是與心臟有關。報告顯示,戴恩奧爾是死於遺傳性心臟病,發病時三條冠狀動脈都已阻塞。他在猝死之前曾多次小型心臟病發,而其症狀正正就是胸口、頸部、喉嚨和手臂疼痛。病發的黃金救命時間只有數分鐘,而每過一分鐘成功獲救的機率便會下降8%至10%,因此病發後要儘快接受心肺復甦法(CPR)或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急救,一秒鐘也不可浪費。

心源性猝死的預防

心源性猝死是不少運動員難以逃過的鬼門關。正因爲無法得知甚麽時候會被死神找上門,所以更顯得可怕。雖然心源性猝死嚴格來説是很難預防的,但就如其他疾病一樣,想維持健康體態,最緊要的還是要接受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再根據問題對症下藥。患有嚴重心律病,比如心室顫動、過速的病人,可以接受手術植入心臟除顫器。這個裝置一旦偵測到異常,便會輸出電流,令心跳回復正常。若果想從日常生活入手,預防心臟病,便要謹記以下三點:

1. 多做運動

帶氧運動,包括跑步、踩單車及游泳,能夠鍛鍊心肺,但是切記不能急於求成,量力而爲、循序漸進便可。

2. 飲食健康

減少進食過量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避免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内壁,造成血管堵塞。同時亦應少碰煙酒,防止有害物質破壞心臟功能。

3. 心靈放鬆

壓力大也有可能對心臟造成負荷,如血壓上升或心跳加速,因此應保持心靈放鬆,減少對心臟的影響。

突然的死亡任誰也不希望面對,爲了自己健康以及身邊心愛的人著想,應定期接受檢查,並且好好愛護心臟,避免在一瞬之間失去所有。

內容由心臟科專科張仁宇醫生提供

[ #猝死 #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 #高血壓 #心室顫動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AED #多飲水 #心臟驟停 #心臟除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