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9冠狀病毒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徵
發燒是由感染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病其中一個重要病徵,部分病人只是有些乾咳,未必有痰。此外,病人可能覺得疲倦、肌肉痛,但上呼吸道病徵(流鼻水、喉嚨痛)及腸胃不適症狀相對較少。當病情發展下去,病人的氣促情況可能增多,持續乾咳,愈來愈疲乏,甚至頭痛、作嘔。病情嚴重時,病人會呼吸困難,含氧量下降,需要氧氣機輔助呼吸,或而需要入住深切治療病房。肺部是最常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影響的器官,可以引致急性呼吸衰竭,病毒性肺炎亦可以引起其他器官衰竭,包括血壓低、心臟、腎、肝功能下降等。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透過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受感染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口或鼻子會釋出微小的液態顆粒,當飛沫被人吸入或直接與其他人的眼、口、鼻接觸便可能造成感染。另外,觸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件後,不洗手就觸摸自己的眼鼻或口部感染風險亦相當高。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為1天至14天,最常見為5天。 2019冠狀病毒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支援性治療。首先,考慮提供抗病毒藥物予病人,檢視病人的情況、藥物反應及副作用等決定如何用藥。如果病人需要針對器官功能的支援性治療,病人可能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病房。醫管局綜合曾於SARS(沙士)及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使用的藥物經驗去制定用藥方案,主要是用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及干擾素一併使用。
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方法
- 接種有效的新冠疫苗
- 保持社交距離
- 保持良好手部衞生
- 在公眾地方佩戴口罩
- 避免觸摸眼睛、口和鼻
- 如廁後先將廁板蓋上才沖廁
-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掩蓋口鼻,棄置用過的紙巾於有蓋垃圾箱,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 妥善保養排水渠管,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的清水注入每一U型隔氣口
-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盡早向醫生求診
病徵
- 發燒
- 乾咳
- 疲乏
- 喪失味覺或嗅覺
- 鼻塞
- 結膜炎
- 喉嚨痛
- 頭痛
- 肌肉或關節疼痛
- 皮疹
- 噁心或嘔吐
- 腹瀉
- 發冷或暈眩
- 呼吸困難
- 胸口痛
- 精神混亂
併發症
- 呼吸衰竭
- 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
- 敗血症
- 敗血症性休克
- 血栓栓塞
- 多重器官衰竭
關於新冠病毒變種
為甚麼新冠病毒會變種?
病毒會在宿主身上不斷複製,過程中可能發生微小的錯誤,因此隨著時間會累積一個或多個突變,新冠病毒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突變都對病毒特性有影響,只有某些變異病毒株會影響病毒傳播難度、引起疾病的嚴重程度、疫苗及藥物有效性、診斷及其他公共衞生措施有效性。
i哪些變異病毒株需要關注 (variants of concern)?
世衞標簽 | Pango譜系名稱 | 最先發現的地方 |
Alpha | B.1.1.7 | 英國,2020年9月 |
Beta | B.1.351 | 南非,2020年5月 |
Gamma | P.1 | 巴西,2020年11月 |
Delta | B.1.617.2 | 印度,2020年10月 |
Omicron* | B.1.1.529 | 多個國家,2021年11月 |
需要關注的變種病毒株被認為威脅較大,已有文獻顯示會增加傳播率、重症率,影響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質量、診斷與治療功效。
*世衛2021年11月26日宣布,把B.1.1.529變種列為「值得關注」病毒株,並正式取名Omicron。
哪些變異病毒株需要留意(variants of interest)?
世衞標簽 | Pango譜系名稱 | 最先發現的地方 |
Lambda | C.37 | 秘魯,2020年8月 |
Mu | B.1.621 | 哥倫比亞,2021年1月 |
需要注意的病毒株携帶特定的變異基因,有機會影響傳播、診斷、治療及導致對康復者及疫苗的免疫逃逸(已感染過原始病毒株或疫苗接種者再次感染)。
世衛現正緊密監察哪些變異病毒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
Pango譜系名稱 | 最先發現的地方 | 何時開始緊密監察 |
B.1.1.318 | 多個國家,2021年1月 | 2021年,6月 |
C.1.2 | 南非,2021年5月 | 2021年,9月 |
B.1.640 | 多個國家,2021年9月 | 2021年,11月 |
針對有些變異病毒株携帶的基因突變,專家有合理懷疑認為它們能夠改變新冠病毒特徵,增加病毒危險性,但目前未有基因學及流行病學證據顯示確實影響,因此世衛正在緊密監察上述病毒株,並會在發現新證據時更新防疫指引。
香港本土變種病毒案例
2021年5月,香港錄得11宗涉及傳染性較高的N501Y變種病毒株個案,當中一名17歲女子(個案11852)的病毒樣本經過基因排序發現屬Alpha變種病毒株,亦有病人(個案11836)同時帶有E484K變異基因。6月尾,另一宗帶有L452R變異基因(個案11902)則屬Delta變種病毒株。
變異病毒株更危險嗎?
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是首先結合人體細胞上ACE2受體、使人類受到感染的部分,若變異病毒株的棘突蛋白結構有多處或顯著突變,可能會令變異病毒株更容易傳播或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ii權威科學期刊《自然》文章指出,英國感染Delta變異病毒株個案數量每11日就翻一倍,相比Alpha變異病毒株,傳播率高出六成,感染後住院風險高出一倍。在疫苗保護率方面,英國研究顯示兩劑復必泰疫苗仍可以預防有症狀感染達到88%。另一項研究發現比起未接種疫苗人士,接種一劑疫苗的人住院風險減低75%,接種兩劑疫苗人士住院風險減94%。
疫苗對變種病毒仍有效?
根據衞生署資料,復必泰和科興疫苗均對於建立一般與T細胞反應相關的保護力,以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而抗體反應則與預防感染和有病徵的疾病相關,亦較易受到值得關注變異病毒株的影響,因此不同疫苗產生的抗體反應可能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