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有哪些症狀?血壓標準是多少?
血壓是我們心血管系統運作的關鍵指標,它可以反映出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也可能預示著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據統計,本港15歲以上的人士中,約三位之中便有一位是高血壓患者。
甚麼是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對動脈血管壁施加的壓力。它由兩個數字表示,例如120/80毫米汞柱(mmHg)。第一個數字(收縮壓/上壓)表示心臟收縮時對血管壁的壓力,第二個數字(舒張壓/下壓)表示心臟在放鬆時對血管壁的壓力,正常血壓應該在特定範圍內。
血壓的標準範圍
血壓在一天中會隨著不同的因素而變化,包括身體姿勢、體能活動情緒和睡眠等。對於成年人來說,若收縮壓(上壓)持續高於或等於140mmHg,或舒張壓(下壓)持續高於或等於90mmHg,則被視為患有高血壓。若收縮壓(上壓)在120-130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80-89mmHg之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需要多加注意。
而對於兒童或青少年而言,如果重複測量的收縮壓或舒張壓的數值相等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和性別的人士血壓的第95百分位數,則表示患有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成人血壓標準的定義:
收縮壓 (上壓) | 舒張壓 (下壓) | |
正常血壓 | 90-120 mmHg | 60-80 mmHg |
前期高血壓 | 121-139 mmHg | 81-89 mmHg |
高血壓 | ≥140 mmHg | ≥90 mmHg |
低血壓 | <90 mmHg | <60 mmHg |
高血壓會引致哪些健康問題?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對健康構成威脅。高血壓可引致以下的健康問題
心臟病
高血壓是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長期高血壓可能導致心臟肥大、冠心病、心臟衰竭和心律不正等問題。有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患上冠心病的機會比血壓正常人士高出4倍。長期的高血壓會增加心臟及動脈血管的負擔,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繼而引發冠心病。
延伸閱讀﹕ 高血壓患者是罹患冠心病高危一種
腦中風
當血液在動脈中流動時對動脈壁產生的壓力過高,容易對血管壁造成損傷和導致血管硬化,增加血栓或斑塊形成的風險。當血栓或斑塊堵塞在腦血管,便會引起中風。此外,高血壓也會使血管變得脆弱和容易破裂,引致出血性中風。高血壓也可以影響腦部的微小血管,導致腦部組織供血不足。
腎病
高血壓會增加腎小球和腎血管的壓力,導致腎功能受損和腎血流量不足。如果不加以控制,可導致慢性腎臟病和腎衰竭。
血管疾病
高血壓對血管壁產生壓力,使血管變得脆弱和容易損傷,增加患上動脈瘤和周邊動脈病風險。
延伸閱讀﹕ 認知健康評估計劃
如何診斷高血壓?
測量血壓可以在家中或診所利用血壓計進行,醫生會同時詢問病史,並根據需要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來評估高血壓的原因和潛在的併發症,例如血液和尿液檢驗、心電圖或胸肺X光檢查等。
高血壓的分類與成因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均屬於原發性,沒有明確或特定的成因,但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壓力或年齡有關。繼發性高血壓主要由其他疾病或身體變化所引起,如腎病、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疾病、腎上腺腫瘤)、荷爾蒙使用(如口服避孕藥)、某些藥物(如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妊娠併發症等。
高血壓有何病徵?
早期高血壓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高血壓往往是出現併發症或進行例行身體檢查時才發現的。
高血壓的治療方法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和管理,目標是降低血壓水平,減少血管併發症的風險。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血壓水平,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生活方式改變
飲食調整,包括減少鈉攝入、增加攝取蔬果和全穀物,限制飲酒和戒煙;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壓力管理和適當的休息。
藥物治療
治療高血壓常用的藥物包括﹕
- 利尿劑 (去水丸)- 有助減少體內多餘的液體和鈉,從而降低血壓
- 鈣離子拮抗劑 - 有助放鬆血管,使其擴張,從而降血壓
- β受體阻斷劑 - 有助減慢心跳,降低心臟負荷,並降低血壓
- α受體阻斷劑 – 有助放鬆血管,使血液更易流通而達到降血壓效果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 – 抑制血管緊張素的活性,從而擴張血管並降低血壓
藥物治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需定期就醫檢查,定期追蹤血壓情況及調整治療方案。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數人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減少併發症的風險。有些人以為血壓回復正常後便可停藥,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雖然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病情,但不能治癒。因此患者必須按醫生指示接受治療,不可胡亂停藥。
延伸閱讀﹕ 高血壓患者胡亂停藥會增加中風風險
醫生團隊
相關資訊:
-
專科服務 - 心臟科
-
健康資訊 - 得舒飲食有助對抗高血壓 高血壓響警號 及早治療多囊腎成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