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
甚麼是强迫症?
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 的诊断标準(DSM-5),强迫症患者每日可以花耗至少一小时在强迫性思想或行为上,以致主观地感到困扰,譬如觉得自己很古怪、担心别人的眼光、或客观地影响其生活,例如患者的社交生活、家庭关係、工作或学业等。
强迫症症状有叁个主要的部分: 强迫思想、强迫行为和伴随的紧张情绪
强迫思想:
反覆出现的思想、念头、衝动或图像,对患者来说是不自主且无法控制的。这些观念通常是不合理、不合逻辑、令人不安或恐怖的,并且与个人的价值观相抵触。常见的强迫观念包括恐惧细菌、害怕失去控制、害怕造成伤害、宗教疑虑等。
强迫行为:
这是为了减轻或预防强迫观念所產生的重复行为、仪式或动作。患者通常感到他们必须执行这些行为,以减少焦虑或避免灾难发生。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洗手、整理、检查、计数、重复祈祷等。
伴随的紧张情绪:
患者通常亦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害怕、内疚、厌恶或抑鬱。
强迫症可能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係產生负面影响。
强迫症有多普遍?
强迫症的终身发病率为2%。男女的发病率相等。很多儿童都有轻微的「强迫」行为,例如很仔细地摆放他们的玩具或避免踏在行人道的缝隙上,这些行为通常会随着他们长大而消失。
强迫症有哪些成因?
强迫症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外在压力、遗传、创伤经验等等。
举个例子説明「强迫症」患者的思想行为模式。
客观事件: 接触到其他人使用过的物件。

负面主观思想出现为:「唉!不知什麼人碰过呢?」、「我一定会被传染了!」

於是,病者的情绪反应变成:紧张、不安、担心;身体反应是:难以集中精神,反覆想到会被感染;行为反应是:要彻底清洁双手才敢做其他事情。

结果就是:凡接触到其他人可能用过或碰过的东西后,都一定要彻底清洁双手,以致花在清洁的时间愈来愈长,对社交、工作和日常生活构成影响。

这个例子展示了强迫症患者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如何运作,以及他们对特定情境產生恐惧的过程。这种负面思想和恐惧反应的循环可能逐渐加深,导致强迫症持续存在及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如何诊断强迫症?
情绪病不能与其他病症一样,透过医学化验或电脑扫描等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医生会透过询问病史和心理评工具为患者评估心理状况。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患上强迫症,可以先进行强迫症评估,了解患病的风险。
立即进行: 强迫症评估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血清素调节剂 SSRI为强迫症的一线处方药物,可以有效调节脑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学传递物质,协助减少缠绕的思想及强迫行为。由於此类药物一般需要服用4至6星期才见成效,医生或会同时处方短期服用及低剂量的镇静剂,暂时紓缓病情。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如何管理和控制焦虑和恐惧,从而减轻强迫症的症状。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能增加患者对强迫症的了解、认识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学习放鬆心情及控制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