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甚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 (Depression) 是常見的情緒病,患者會持續感到情緒低落及對大部分事情失去興趣或動力。身體方面,患者會失去食慾或體重下降、感到疲倦、失眠或貪睡、行動遲緩,而且日常活動也會明顯減少。至於情緒及思想方面,患者則會有煩躁、憂慮、記憶力衰退及精神難以集中的表現。由於他們對前景感到悲觀,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負累家人,所以有部分患者會有自殺的念頭,甚至自殺行為。常見對抑鬱症患者的否定性說話有:「人人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你只不過是為你不想做事找藉口而已。」
情緒方面:
持續的憂鬱情緒,感到沮喪、絕望或空虛。
情緒反應減弱,對平常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或樂趣。
頻繁出現焦慮、煩躁或易怒。
情緒波動劇烈,容易產生激動或哭泣。
認知方面:
自貶、自罪感或無價值感。
情緒和思維的負向偏差,對事物持悲觀、消極的態度。
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決策。
思維速度減慢,注意力不集中。
生理方面:
精力不足、疲倦和無力感。
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過多。
食慾改變,可能出現食慾減退或過度進食。
生理不適,例如頭痛、胃痛、肌肉疼痛等。
行為方面:
社交活動減少,對與人交往失去興趣。
避免或無法完成日常工作、學業或家務。
遲緩或靜坐不動。
自我疏離、孤獨感增加。
抑鬱症可能會對個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抑鬱症有多普遍?
世界衞生組織估計有3.8%的人口患有抑鬱症,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有哪些成因?
抑鬱症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外在壓力、遺傳、創傷經驗等等。近年醫學研究顯示,情緒病的成因除了患者個人性格、成長經歷及其他環境因素外,患者腦部化學傳遞物質 (如血清素、腦腎上腺素、谷氨酸、氨基丁酸及多巴胺等) 失去平衡,亦是其中重要的成因。這種生理變化會令患者情緒受到負面的影響。其實情緒病與其他疾病一樣,只要患者接受適當的治療,病情是可以控制、痊癒及預防的。
舉個例子説明「抑鬱症」患者的思想行為模式。
客觀事件: 有次工作表現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
負面主觀思想出現為:我永遠都是失敗者,甚麼都做不好,真是一無是處!
病者的情緒反應變成:抑鬱、無助、自卑;身體反應:失眠、疲倦;行為反應:減少社交、自我孤立、不能面對新挑戰。
結果就是進一步強化負面的自我形象、情緒及行為模式,導致生活質素下降。
這個例子展示了抑鬱症患者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如何運作,以及他們對特定情境產生恐懼的過程。這種負面思想和恐懼反應的循環可能逐漸加深,導致抑鬱症持續存在及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如何診斷抑鬱症?
情緒病不能與其他病症一樣,透過醫學化驗或電腦掃描等方法進行診斷檢查。醫生會透過詢問病史和心理評工具為患者評估心理狀況。
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患上抑鬱症,可以先進行抑鬱症評估,了解患病的風險。
立即進行: 抑鬱症評估
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學習如何管理和控制焦慮和恐懼,從而減輕抑鬱症的症狀。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其中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能增加患者對抑鬱症的了解、認識發病時的處理方法、學習放鬆心情及控制呼吸。
藥物治療
血清素調節劑 SSRI為治療成人抑鬱症的一種處方藥物,可以有效調節腦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學傳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