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強迫症

甚麼是強迫症?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 的診斷標準(DSM-5),強迫症患者每日可以花耗至少一小時在強迫性思想或行為上,以致主觀地感到困擾,譬如覺得自己很古怪、擔心別人的眼光、或客觀地影響其生活,例如患者的社交生活、家庭關係、工作或學業等。

強迫症症狀有三個主要的部分: 強迫思想、強迫行為和伴隨的緊張情緒

強迫思想:

反覆出現的思想、念頭、衝動或圖像,對患者來說是不自主且無法控制的。這些觀念通常是不合理、不合邏輯、令人不安或恐怖的,並且與個人的價值觀相抵觸。常見的強迫觀念包括恐懼細菌、害怕失去控制、害怕造成傷害、宗教疑慮等。

強迫行為:

這是為了減輕或預防強迫觀念所產生的重複行為、儀式或動作。患者通常感到他們必須執行這些行為,以減少焦慮或避免災難發生。常見的強迫行為包括洗手、整理、檢查、計數、重複祈禱等。

伴隨的緊張情緒:

患者通常亦會感到焦慮和壓力、害怕、內疚、厭惡或抑鬱。

強迫症可能會對個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強迫症有多普遍?

強迫症的終身發病率為2%。男女的發病率相等。很多兒童都有輕微的「強迫」行為,例如很仔細地擺放他們的玩具或避免踏在行人道的縫隙上,這些行為通常會隨著他們長大而消失。

強迫症有哪些成因?

強迫症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外在壓力、遺傳、創傷經驗等等。

舉個例子説明「強迫症」患者的思想行為模式。

客觀事件: 接觸到其他人使用過的物件。

負面主觀思想出現為:「唉!不知什麼人碰過呢?」、「我一定會被傳染了!」

於是,病者的情緒反應變成:緊張、不安、擔心;身體反應是:難以集中精神,反覆想到會被感染;行為反應是:要徹底清潔雙手才敢做其他事情。

結果就是:凡接觸到其他人可能用過或碰過的東西後,都一定要徹底清潔雙手,以致花在清潔的時間愈來愈長,對社交、工作和日常生活構成影響。

這個例子展示了強迫症患者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如何運作,以及他們對特定情境產生恐懼的過程。這種負面思想和恐懼反應的循環可能逐漸加深,導致強迫症持續存在及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如何診斷強迫症?

情緒病不能與其他病症一樣,透過醫學化驗或電腦掃描等方法進行診斷檢查。醫生會透過詢問病史和心理評工具為患者評估心理狀況。

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患上強迫症,可以先進行強迫症評估,了解患病的風險。

立即進行: 強迫症評估

 

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血清素調節劑 SSRI為強迫症的一線處方藥物,可以有效調節腦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學傳遞物質,協助減少纏繞的思想及強迫行為。由於此類藥物一般需要服用4至6星期才見成效,醫生或會同時處方短期服用及低劑量的鎮靜劑,暫時紓緩病情。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學習如何管理和控制焦慮和恐懼,從而減輕強迫症的症狀。認知行為療法(CBT)是其中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能增加患者對強迫症的了解、認識發病時的處理方法、學習放鬆心情及控制呼吸。

醫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