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躁症

bipolar-spectrum-disorder-鬱躁症

甚麼是鬱躁症?

鬱躁症患者在抑鬱時會如單向抑鬱症患者一樣,至少持續兩星期或以上感到喪失活力,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而在輕躁發作時,雖然為期只得三兩天,但顯得情緒高漲,例如會作出一些不設實際的計劃、對人過分熱情、變得特別急躁或容易與人爭執等。

鬱躁症有哪些成因?

鬱躁症的成因有很多,與其他的情緒病大致相同,包括外在壓力、遺傳、突發事件引發等等。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由於腦部傳遞物質失去平衡而導致病發為生理基礎因素,而環境壓力及認知模式則是常見的誘發及深化病因。一個人的思想模式會直接影響情緒,進而影響行為,而身體亦會隨之產生變化。

舉個例子説明「鬱躁症」患者的思想行為模式。

客觀事件: 在工作上得到晉升

過分正面主觀思想出現為:我比其休同事能幹得多!下屬的進度太慢了,根本追不上我的步伐!我該在明天便當面告訴行政總裁應如何改革公司!

病者的情緒反應變成:高昂、自信;身體反應出現:睡眠需要減少、活躍;行為反應變成:容易衝動行事、過份自信、計劃多。

結果就是行事過於衝動或冒險,以致可能出現人際關係、性慾過強、冒險投資或過度花費等問題。

這個例子展示了鬱躁症患者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如何運作, 及鬱躁症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如何診斷鬱躁症?

情緒病不能與其他病症一樣,透過醫學化驗或電腦掃描等方法進行診斷檢查。醫生會透過詢問病史和心理評工具為患者評估心理狀況。

要確診抑鬱症病人是否患上雙向情緒病,單依靠典型抑鬱病徵作評估並不足夠,而是需要知道患病時間,尤其是以前有否出現有關輕躁病徵的經歷。如果病人有混合表現,或在抑鬱症期間同時出現輕躁,輕躁徵狀可能被抑鬱症的徵狀所掩蓋。

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患上鬱躁症,可以先進行鬱躁症評估,了解患病的風險。

立即進行: 鬱躁症評估

 

鬱躁症的治療方法

雙向情緒病患者大有可能是腦部出現多元化學傳遞物質失調,但醫學調查至今仍然未能確認構成其病理的生理基礎。因此,藥物治療的研究仍未發現一種可稱得上是「最好」或「最具治療功效」的藥物。尤其是情況未穩定的患者,可能會同時或交替出現抑鬱與高漲兩極情緒,一般需要同時處方兩至三種,甚至更多藥物。醫生在用藥時,每每要因應情況變化而調校,需要較大的耐心。

醫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