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過敏反應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Allergy)發表指引,三類病人接種疫苗前應諮詢家庭醫生意見,考慮是否轉介到過敏科醫生進行評估。
- 接種首劑疫苗後出現懷疑過敏反應
- 有過敏性休克病史
- 對多種食物或多於一種藥物曾有嚴重及即時(1小時內發作)的過敏反應
甚麽是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症狀包括紅疹、噁心、頭暈、低血壓、腫脹或喘鳴(呼吸困難),屬於急性的嚴重過敏反應,可在接觸致敏原後的數秒至數分鐘內發生,患者需要即時及專業的醫療救護,例如打腎上腺素(過敏急救筆)及送入急症室。
新冠疫苗的過敏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於2020年12月14日至23日間當地一共有1,893,360人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發現21宗過敏性休克個案,等於每注射100萬劑復必泰疫苗中有11.1宗個案。CDC資料顯示,71%個案在接種後15分鐘出現症狀,81%個案曾有敏感或過敏反應記錄,7名患者有過敏性休克病史。他們與20宗個案取得後續資料,所有人士均已康復或出院。
醫學界未完全掌握復必泰疫苗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原因,不過有文獻指出疫苗輔料聚乙二醇(PEG)或聚山梨醇酯(Polysorbate)可能是元凶。
香港疫苗過敏比例低
截至2021年5月30日,香港衞生署共接獲十八宗懷疑接種新冠疫苗後嚴重過敏報告,確認有一宗屬於速發嚴重過敏反應的個案(每注射100萬劑疫苗有0.42宗)及兩宗類速發嚴重過敏反應的個案(每注射100萬劑疫苗有0.85宗)。其餘15宗個案屬非速發嚴重過敏的敏感反應,或被認為與疫苗接種無關。
如何評估過敏反應?
如果曾對新冠疫苗出現過敏、或有過敏性休克病史的病人想接受過敏評估,一般需要先填寫過敏病史問卷,醫生可能會考慮選擇有機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為病人進行測試。致敏原的數量及種類視乎個別病人情況而定。
皮膚過敏測試 | 皮膚點刺測試 | 皮內注射測試 |
方法 | 在皮膚上刺入極度少量致敏原 | 在皮膚內注射已稀釋而含有相關致敏原的物質 |
陽性反應 | 皮膚在15至20分鐘出現紅腫、痕癢、風疹等 | |
適用人士 | 吸入性的環境致敏原及食物過敏(如花粉、黴菌、塵蟎、堅果、雞蛋等) | 藥物(如盤尼西林)和毒液(如黃蜂螫)過敏 |
不適用人士 |
|
查詢有關過敏反應及相關測試
資料來源:
https://www.allergy.org.hk/doc/HKIA%20-%20Consensus%20Statements.pdf
https://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different-vaccines/Pfizer-BioNTech.html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Safety_Monitoring_of_COVID-19_Vaccines_in_Hong_Ko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