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比賽前三個月曾經扭傷了左腳,經教練的提點下有一直保持非受傷部位的訓練。現在已經可以回復跑步訓練了,可是發現右大腿很容易抽筋,為甚麼呢?

筆者在診所常見這現象的原因之一,是跑友經常會用沒受傷的腿發力,引致肌肉過勞。所以在康復期內,必須確保左右兩邊關節受力和幅度平均,如果傷勢不太嚴重,盡可能避免受傷初期很容易養成的一拐一拐地行走。保持非受傷部位的訓練是很好的建議,如果左邊足踝扭傷,除了右邊下肢可以作保持性訓練之外,左髖、膝部、腰腹的位置也可以作保持性訓練,相信這樣能幫助跑友更快康復和回復受傷前的水平。

我一直都喜歡快步行作平日控制體重的訓練,直到兩個月前有朋友約我去跑一個十公里賽事,因為完成時間不錯,之後就不再快步行而改為跑步了。近來發現腳掌外不時有刺痛感,愈受力前進便愈痛,是甚麼問題呢?

不太確定是筋腱或是骨、關節的問題,兩者皆有可能。連接腳掌外側的筋腱,多負責足踝外展的動作,同時,在著地前進時也輔助足踝關節的穩定性。如果身體一下子由步行改為跑步訓練,可能令筋腱適應不來而引發筋腱炎。另外,筆者也不時遇到有跑友有腳掌骨或關節的問題。跑步時,腳掌受力比起在步行的壓力多數倍,所以不要忽略骨頭的問題,尤其是出現刺痛的跡象。

我很喜歡打籃球,也很喜歡跑步,近來打球比賽密集了很多,同時,也在毎個月參加一場十公里跑步賽。最近有一場跑步賽,膝蓋下端不適,有跑友說這是「跑者膝」,真的嗎?

不一定,有跑步的朋友們患膝痛不一定是「跑者膝」。「跑者膝」只是俗稱,指的是髕股關節 (Patello-femoral joint) 的問題。反而在籃球員常見的,是俗稱「跳躍膝」(Jumper’s knee) 的問題,指的是髕骨筋腱病變 (Patellar tendinopathy) 。事實上,兩者可以獨立發生問題,也可以同時發生。一般來說,髕股關節痛的痛點很多時都比較大範圍,可以在髕骨上、下、內、外四周出現。然而,髕骨筋腱病變的痛點比較清晰,大多數是在髕骨下端疼痛。如果想確診,可以找醫護人員幫忙。

我年近50歲了,可能跑得多,骨科醫生說髖關節有明顯的退化,所以現在比賽之後都會做按摩作恢復。有一次按摩師把我的腳用力一拉,「啪」一聲覺得很舒服。之後想再試試用力拉,但不是每次都「啪」得到。怎樣才可以做到呢?

運動後的恢復很重要,按摩是其中一個不錯的方法,其實也有不少其他的方式,例如冷熱敷、伸展運動、foam rolling和主動恢復運動 (如游泳、單車等)。筆者有時候也遇到求診者主動要求用力「啪」關節,通常會讓他了解其原因和平衡利與弊才會施行這些手法治療。「啪」關節通常會把關節扭或拉到最大的幅度,一般而言,有機會令關節過分伸展,令關節囊受壓才發出聲響。雖然不少人覺得這方法有短暫的紓緩,但筆者認為應三思而後行。

很多跑友都有在比賽之後用foam roller作恢復之用,但是有些跑友總覺得需要伸展拉筋才是恢復的好方法,究竟誰對誰錯?

各施各法,感覺良好便可。Foam rolling 針對的是肌肉的張力,而拉筋伸展,如果是定點長時間性的伸展,是針對肌肉和肌腱的長度。兩種方法都可以增加柔韌性。柔韌性好的肌肉、肌腱就好像車輛的一個彈性良好的避震系統,有助緩衝關節承受的震盪力。

更多物理治療服務: https://virtusmedical.com/physi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