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由年初爆发至今,对我们的健康以至日常生活都构成很大影响。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疫症,我们都严阵以待,但凡身体出现任何疑似症状都担心不已。然而新冠肺炎的部分病征与某些过敏症的症状十分相似,容易令人混淆。常见的过敏症包括过敏性鼻炎(鼻敏感)、过敏性结膜炎(眼敏感)、哮喘、湿疹及食物敏感。这些过敏症均为慢性病,需要定期跟进及覆诊。在疫症期间,部分过敏症患者或因害怕受感染而避免进出医疗设施,有可能延误治疗并导致病情恶化。

鼻敏感及哮喘
鼻敏感及哮喘患者有可能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及咳嗽等症狀,這些表現與新冠肺炎的病徵十分相近,有時難以分清楚。然而除了上述症狀外,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士通常亦會出現發燒、四肢乏力及氣促等狀況。要分清究竟是敏感還是感染病毒,最準確的還是要透過醫學檢測作診斷。另一方面,好好控制哮喘亦能減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因此定期覆診及控制好病情在此時此刻至關重要。
濕疹
疫症期間大家最關注的是如何保持個人衛生,經常洗手、勤用酒精搓手液及常戴口罩等已成為大家的生活習慣,然而這些都有可能令到濕疹患者的皮膚狀況惡化,減少外出亦會增加濕疹患者接觸到室內致敏原的機會。患有早發性、中度及嚴重濕疹的嬰幼兒亦有更大的風險出現食物過敏。濕疹發作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經常抓癢甚至會增加重複感染的機會。若果遇到上述情況,患者應儘早就醫,尋求醫生的專業建議,並就治療計劃作出評估及審視。
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患者在短時間內暴露於食物致敏原當中有機會造成緊急狀況,症狀包括急性發作的風癩(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嘔吐、腹痛、久咳不癒、氣促以及有可能構成生命危險的過敏性休克。對於這類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透過醫學評估找出有機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以及制訂一套過敏性休克的應變計劃。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食物敏感患者並不會出現即時的急性反應,而是發病較緩慢的延遲性過敏反應,嬰幼兒或會出現糞便帶血、貧血、慢性腹瀉以及發育遲緩等。
為回應2019冠狀病毒疫情,世界過敏組織今年於6月28日至7月4日舉行的世界過敏周將聚焦於疫症與過敏,強調過敏護理不應因新冠肺炎肆虐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