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关於中风
中风的医学名称为「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管出现闭塞或爆血管等原因,导致使脑细胞丧失去血液、氧气和养分供应,最终令到脑细胞受损或死亡,继而影响到该部分脑细胞所支配的身体功能受障碍,例如活动及语言机能。而中风主要分为叁类: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及暂时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Ischemic Stroke)
即急性脑血管闭塞,八成中风患者属此类别。由於输送血液到脑部的血管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一般而言,是由於血块或脂肪积聚血管所致。有些血块是因为心律不正(心房颤动)所引致血块在心臟形成的心源性缺血性中风。亦有因为颈动脉血管硬化收窄而引致。这些因素可以及早防范,尽早治疗以预防中风。
出血性中风 (Haemorrhagic Stroke)
出血性中风俗称「爆血管」,意指脑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成因是脑血管破裂而造成出血,產生的血块压迫脑细胞,及影响供血。长期高血压是主要的成因,。其他原因包括脑部受到撞击、服食薄血药或抗血小板药等。
常见症状
根据统计,香港每年约有2万5千人中风,即平均每天接近有70人发病,是本港的第4号杀手,也是引致成人伤残的主要原因。然而,大部分份中风病人事前均无先兆,惟影响却非常深远,倘出现以下病徵,就要小心尽快求医,以减低中风的后遗症。主要病徵包括:
-
身体局部感觉麻木,例如一边脸、单边肢体或身躯。
-
肢体无力,尤其是身躯单侧、单肢;身体突然失去平衡能力。
-
言语不清、流口水、吞嚥困难、嘴歪;视力范围减小,或眼睛肌肉失调、出现重影。
-
神志不清、昏迷;突发性的剧烈头痛、持续晕眩等。
何谓小中风?
小中风在医学上称为暂时性脑缺血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症状与一般中风相似,但较为轻微。由於只是暂时性的脑血管阻塞,大多维持5至20分鐘,大部分的症状亦会在24小时内恢復,并不会对脑部造成永久损害。研究发现,约有3成小中风患者会发展成大中风。因此,若出现小中风的症状,切勿因症状消失而忽略其严重性,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机会。
高危人士
美国心臟/中风协会表示,中风的风险会随着年龄而增加。55岁以上人士的风险更是每10年增加一倍。45岁以上男性及55岁以上女性均是脑中风的高危一族。而家族中有中风病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曾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房纤颤或小中风的人士,更要格外小心。另外,年纪大,肥胖,血胆固醇过高,吸烟,酗酒等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建议具以上高风险危因素的人士定期接受中风风险评估,及早作出适当治疗及改善生活习惯,以减低中风机会。
中风的诊断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视察病人的症徵状及身体机能,如活动能力、言语、视野和感觉等。医生亦会进行多项临床检查,例如量度血压、血胆固醇、血糖等,并亦会抽血检验血色素、血小板及凝血时间,了解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及糖尿病等。另外,心电图可检查病人心跳,以排除心肌梗塞及心律不齐等情况。亦会安排病人照心电图以监察心跳及排除心肌梗塞及心律不齐等情况。要分辨患者是出血性中风还是和缺血性中风,医生一般会採用电脑扫描(CT Scan) 或磁力共振扫描苗(MRI)。而其他检查包括颈血管超声波及颅内超声波等。
中风的治疗方法
中风是非常严重的内科急症,可引致死亡或残障。脑细胞一旦缺氧,短时间内便会坏死。中风的后遗症包括﹕,后遗症包括半身瘫痪、认知障碍、昏迷等。中风有黄金3小时的定律,即病人必须於病发后3小时内送院救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中风类别及身体状况採取最合适的治疗。
脑外科手术
紧急开脑手术的目的是协助出血性中风的病人治止血及清除积血。有研究发现,患有缺血性中风并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如能於发病6小时内进行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术,可增加患者功能之復原。另外,一些病人或需透过手术重新接驳血管、「通波仔」、植入金属支架、切除动脉瘤或切除部分份颈动脉内膜等。
静脉注射溶血剂
溶血剂必须在缺血性中风后3小时内使用,作用是将阻碍血流之栓塞溶解,恢復血液恢復流通,减少对脑细胞的伤害。然而,并不是所有每个人都适合使用溶血剂,例如癌症、心臟病、血管撕裂患者或凝血功能较差的病人便不适用。溶血剂必须在中风后3叁小时内注射溶血剂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否则药效便会降低。医生在进行注射前必须评估及衡量患者严重内出血的风险及预计治疗成效。
中风的存活者当中,约一半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障或身体机能衰退。若能把握中风后3至6个月的「黄金復康期」,配合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专业仪器的辅助,对患者重拾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素而言有极大帮助。
预防中风
要预防中风,首要是减慢血管硬化的速度。除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进食含高饱和脂肪、高反式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外,适当运动,、保持心境平和、,避免酗酒和吸烟等,都是有效预防方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臟病或曾患有中风者,需定期检查和接受适当治疗,确保血糖或血压处於正常水平。心房纤颤动或心瓣疾病的患者,因其血液较易而因滞留而產生血栓,需按医生指示服用抗凝血药或抗血小板药来预防中风。若心房纤颤动的患者经医生诊断为不适合服用此类药物,亦可考虑接受微创左心耳封堵手术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来减低中风风险。若经检查发现颈动脉严重硬化的患者,可考虑透过外科手术,切除已硬化的颈动脉内膜; 或透过放置颈项部动脉支架来扩张收窄的血管,增加血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