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菌感染
幽门螺旋菌感染可致胃癌 胃气胀属病徵
都市人经常胃胀、腹痛,饭后「顶住顶住」,不断曖气。不要以为是小毛病,其实有可能是幽门螺旋菌作怪,若置之不理,严重可引致胃癌。其实只要透过简单的呼气测试,幽门螺旋菌便无所遁形。接受药物治疗可将病患根治,和胃部不适说声再见。
甚麼是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存在於胃部黏膜的一种细菌,喜欢生长在酸性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细胞之中,在口腔中也会存在。幽门螺旋菌感染会造成胃痛、并引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致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全球有44亿人感染可引致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幽门螺旋菌,亚洲则有逾半人口受感染,而香港约有叁至四成人属带菌者。

幽门螺旋菌有哪些传播途径?
专家对感染幽门螺旋菌成因及其传播途径暂未有定论,但推测患者可能透过以下途径被传染:
- 接触带菌者的唾液(如亲吻或分享食物)
- 接触带菌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 进食受污染的食物
- 喝受污染的水
值得留意的是幽门螺旋菌具有极强传染性,与带菌者同住的人有机会互相感染。如果有其中一名家庭成员确诊感染幽门螺旋菌,患者的伴侣有68%机会同时受感染,而子女则有40%机会同时受感染。因此患者家人亦应接受幽门螺旋菌测试,以防交叉感染。

感染幽门螺旋菌有甚麼症状?
大部分病人感染幽门螺旋菌后均没有即时病徵,有可能潜服多年也未能察觉。但若出现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则会出现上腹胀痛不适、多胃气、无胃口和作呕作闷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吐血、大便出血甚致贫血。
如果不及早治疗和控制幽门螺旋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併发症。
![]() 胃黏膜发炎 | 慢性幽门螺旋菌感染会导致胃炎,即胃黏膜局部发炎。 |
![]()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 幽门螺旋菌会破坏胃和小肠的保护层,使胃酸直接破坏胃壁,导致溃疡。研究显示,约1成患者会出现溃疡。如果持续恶化,可能会导致出血或穿孔。 |
![]() 胃癌 | 幽门螺旋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物。长期感染幽门螺旋菌会导致胃黏膜產生病变,引致胃癌。 |
如何知道自己感染幽门螺旋菌?
胃镜活组织检查
属於入侵性检查的一种。医生通过内窥镜检查胃部受损程度并抽取活组织作幽门螺旋菌作快速试片(CLO Test)或细菌培养。胃镜活组织检查的準确性高,而且可一併检查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已有胃病症状如胃痛、胃出血、食慾不振等,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了解胃镜检查
幽门螺旋菌呼气测试/碳13尿素吹气测试
透过吹气测试,检查口腔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旋菌分解尿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从而检测是否受幽门螺旋菌感染。幽门螺旋菌呼气测试的準确度高,而且属非入侵性,但不能诊断胃部或十二指肠是否有其他疾病,所以并不适用於已出现症状的患者。
粪便抗原检测
利用酵素结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粪便中是否带有幽门螺旋菌的抗原,但其準确度稍逊於呼气测试。
血液检测
主要测量血液中的IgG水平,以检测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旋菌抗体,但準确度较低,故较少用於诊断幽门螺旋菌感染。
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
如果确诊感染幽门螺旋菌,又同时出现胃部不适,如胃炎、胃溃疡等便要儘早接受治疗。目前,治疗幽门螺旋菌的第一线治疗为叁合一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及两种不同的抗生素,疗程为7至14天,治癒率可达9成。完成疗程后6星期,患者需再次进行幽门螺旋菌吹气测试,以确保幽门螺旋菌已被完全清除。抗生素疗程可能会產生轻微副作用,如肠胃不适、噁心、腹泻和头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