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镜
关於胆管镜检查
胆管镜检查的正确名称是「内视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其主要的功能是诊断和治疗影响胆管、胆囊和胰臟的疾病。利用内窥镜进入十二指肠,再用X光诊断是否出现胆管闭塞、胆管石或肿瘤导致的胆管炎等情况。
胰臟及胆管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前者负责分泌消化液,由胰管匯集;而胆管则负责将从肝臟製造的胆汁引流到小肠。胰管及胆管会合成为同一通道后,会一同将消化液及胆汁排进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
如果胆管收窄,胆汁便会积聚在肝臟中无法排出,令肝臟受损、发炎,甚至有机会硬化。严重的急性胆管炎更可引致败血病。但因胰臟及胆管皆为深入体内的器官,一般体外检查难以找出病源。当其化影像诊断方法如超声波或电脑扫描(CT)未能提供足够资讯时,便须使用胆管镜进入体内作详细诊断。
胆管镜可以诊断及治疗哪些疾病?
若怀疑出现以下的情况,医生或会建议患者进行胆管镜检查及治疗:
- 胆管闭塞/狭窄
- 胆管石
- 胆管炎
- 胆管肿瘤
- 胰臟炎
- 胰臟肿瘤
- 肝胆胰手术后的胆汁渗漏
若果出现腹痛、发烧、发冷、眼白发黄(黄疸)等症状,便有可能是胆管出现问题,建议及时諮询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胆管镜检查程序
- 在胆管镜检查前,医生会以静脉注射方式为患者提供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同时会在口腔喷射局部麻醉药,预防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呕吐反射。
- 进行检查时,医生会将一条柔软的内窥镜伸入患者的口腔,经过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的第二节,再经由胆管在十二指肠的出口,逆方向地将一些精密的仪器,包括引导线、喉管、气球及取石仪器,放进胆管内,随即进行X光造影,诊断患者有没有胰胆管疾病。
-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也可以同时使用辅助仪器进行治疗。例如,如果发现患者的胆管闭塞,医生可以通过插入支架来打通闭塞的区域,同时还可以抽取细胞或组织检查,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胆管镜检查的风险
胆管镜检查是其中一项比较复杂的内视镜手术,存在风险及诱发其他併发症的可能性。检查的风险包括可引致肠道出血及肠道穿洞,亦有可能引起胆管炎、胰腺炎或影响心肺功能。患者在检查后可按医生的指示进食。然而,若出现上腹疼痛、发烧或其他异常情况,便要及早通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