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是甚麼?
急性肝衰竭又名暴发性肝炎,病人大量的肝细胞在短时间内严重发炎及死亡,导致肝臟没办法维持排毒功能,引起严重的併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脑水肿。急性肝衰竭症状包括突然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呕吐、发烧、,出现严重的黄疸(皮肤及眼白变黄)、大便顏色变灰,小便呈深色等症状。病人可能会意识混乱、甚至陷入昏迷。
有机会引发急性肝炎的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 乙型肝炎 | 戊型肝炎 |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接触或进食受感染者粪便污染的物件、食物或水 紧密接触 性接触 水源受污水感染 | 母婴传播 血液接触 性接触 | 粪口途径,接触或进食受感染者粪便污染的物件、食物或水 食用受污染动物而未经煮熟的肉类(包括贝类食品)或肉类產品(例如内臟) 血液接触 母婴传播 器官移植 |
潜伏期 | 14至28日,最长50日 | 45日至160日,常在叁个月内出现 | 2至10周,平均5至6星期 |
疫苗接种 | 两次疫苗注射,1岁以上均能接种 | 叁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为0,1及6个月大 | 没有预防疫苗,应在处理食物各阶段都注意个人及环境衞生 |
高危人士 | 前往甲型肝炎流行地区的外游人士 患有凝血因子疾病而需要接受血浆衍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人 慢性肝病患者 男男性接触者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和性接触者 注射毒品人士 经常接受血液或血液製成品的人士 洗肾人士 工作上会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医护人员 | / |
其他有机会引起急性肝衰竭的成因
包括用药过量或不当进补(如过量服用非处方止痛药、鱼肝油、中成药)、自体免疫系统疾病、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酗酒或食物中毒,及肝臟血管病变等。医管局现时会根据病人体重处方扑热息痛,减低肝中毒的机会;可引起肝中毒的中草药例子: 川楝子、苦楝子、 黄药子。
捐肝手术治疗危重病人
肝臟是人体其中一个重要器官,几乎全身血液都会流经肝臟。肝臟的功能包括製造及储存营养、过滤及清除食物、酒精及药物中的化学物质,吞噬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生產胆汁,帮助消化脂肪及代谢废物。若无法找出可逆转的病因及给予治疗,急性肝衰患者好大机会需要在一星期内进行肝臟移植手术续命,来源有尸肝或活体捐赠。1993年开始,活体捐肝手术开始运用在香港儿科病人身上。左叶或右叶肝臟都可以移植,接收者的手术成功率平均为90%。捐赠者术后剩餘的肝臟在一至两个月内可增生至原来的八成体积。
慢性肝炎患者应定期验肝
由於肝臟没有神经线,肝臟疾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建议乙型或丙型肝炎带菌者及有酗酒习惯的人士定期接受肝臟检查,预防胜於治疗。 根据世衞的指引,乙肝患者应该每年验血检查肝酵素(ALT & AST)、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另外,亦都要测量肝硬度,非入侵性的肝纤维化扫描(FibroScan)是最合适检查之一,因为肝活检(liver biopsy)透过穿刺抽取肝臟组织化验虽然可以準确诊断肝臟发炎情况,但却有少许机会导致肝出血,一般较少用作定期检查。
医生团队
相关资讯:
-
专科服务 - 肠胃肝臟科
-
体检服务 - 肝纤维化扫描
-
健康资讯 - 认识脂肪肝带来的健康危机! 脂肪肝可以逆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