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尿失禁

尿失禁的定義

國際理遺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將尿失禁定義為「尿液不由自主地從尿道流出」。

正常排尿功能:

正常的膀胱可“安全”地儲存尿液,並可在意志控制下順利排尿,要達到此功能,必須具備健全的神經及完善的泌尿系統。以一個正常成年人膀胱作計算,大概可儲存300-500毫升尿液,每天約排尿6-8次。當膀胱盛載大概200毫升尿液時,神經系統便開始發出訊號,將尿意感覺傳送至大腦;由於有骨盆底肌肉及尿道肌肉承托的支持,我們通常可以透過收緊這些肌肉忍耐一段時間,待膀胱逐漸儲存尿液至300-500毫升及找到洗手間時,我們便可把小便排出。

尿失禁常見的種類

1. 壓力(應力)性尿失禁

由於骨盆底肌肉鬆弛,令尿道口控制能力減弱。當腹腔壓力增加,如咳嗽、大笑、跑步或提舉重物時,小便會不由自主地滲出。這種情況常發生於有多次自然分娩經驗、更年期後、肥胖或患有長期咳嗽的女士身上。

2. 急切性尿失禁

由於膀胱過份敏感或膀胱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縮,患者會產生突如其來的尿急感覺,這種病稱為膀胱過動症。此病多數是原發性的,至今仍未找出正確的成因,但部分卻是由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尿道感染、糖尿病、中風或脊髓神經受損的病人常有膀胱過度活躍的徵狀,甚至出現急切性失禁之現象。

3. 混合性尿失禁

患者同時出現壓力(應力)性和急切性尿失禁的徵狀。

4. 滿溢性尿失禁

由於膀胱肌肉的收縮能力減弱,或因尿道口長期有阻塞(常見於男性),令過量小便積聚於膀胱內。患者可能在沒有尿意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滲漏小便。膀胱肌肉收縮能力減弱的原因多數是因為泌尿神經系統出現毛病或因前列腺增生導致長期大量尿瀦留所引致。此情況也常見於糖尿病患者。

5. 功能性尿失禁

患者有正常的小便意識及排尿功能,但因行動不便導致患者未能及時如廁,引致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常發生於傷殘人仕,患有老人痴呆症的人仕、老年人及關節病患者之病人身上。

尿失禁對患者的影響

身體方面:

  • 增加尿道炎的機會。
  • 皮膚長期受尿液刺激,引起尿疹、損傷或皮膚炎。

心理方面:

  • 患者會因滲尿所產生之異味,害怕被人發覺,故此缺乏安全感及自信,感覺焦慮。
  • 自我形象下降,逃避與人溝通。
  • 有部份患者會因此減少參與社交活動,嚴重者可影響其與家人及朋友之關係。

家庭方面:

  • 有些患者為避免尷尬因而減少性行為,影響夫婦之間關係。
  • 部份長期卧床之患者,需要倚賴家人照顧及料理其個人清潔衛生,家人在身心及經濟上都有一定負擔。

醫生團隊

尚至醫療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