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由柰瑟氏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es)或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 所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目前已知的血清型有13种,当中6种是致病的,包括A, B, C, X, W135和Y。严重的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可引致较罕见的流行性脑膜炎(包围脑部及脊髓的内膜感染)或败血病(血液感染)。在香港,每年约有10-20名确诊的儿童感染个案,死亡率约两成。即使患者能接受适切的治疗,存活者中仍有10-20% 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包括丧失听觉、脑部受损、肾功能受损、折肢、神经系统问题或植皮造成的严重疤痕。
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於国内称为「流脑」) 主要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包括来自患者鼻和咽喉上的飞沫。病菌的潜伏期由2-10天不等,通常为3-4天。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香港有两类的脑膜炎双球菌疫苗。一种是可预防A、C、W135和Y型的结合疫苗; 另一种是B型的预防疫苗。两类疫苗均没有加入在本港儿童免疫计划内。在国内,随着A型及C型脑膜炎双球菌疫苗於2008年起已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内,A型及C型的感染个案已大幅下降; 而B型感染在中国以致全球则有增加趋势。在2018年,香港50%的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由B型引起的。其次是C、Y和W135型,分别佔20%,20%和10%。由於适合幼童的B型脑膜炎疫苗在2019年6月才开始在香港註册,因此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接种的脑膜炎疫苗只能预防A、C、Y和W135型引起的感染。
谁应该接种疫苗?
任何人均可受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但以下人士的风险较高,包括﹕
- 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婴孩
- 青少年
-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
- 前往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高危地区的旅客 (如非洲、沙特阿拉拍、北美或欧洲)
基於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严重性和偶发性,2个月以上的儿童可考虑接种疫苗。
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位置出现轻微的红肿和痛。5%的人士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头痛、疲劳、腹泻、过敏、食慾不振或发烧。这些都是轻微反应,一般会只持续1至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