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過8次屬尿頻 不愛飲水反易中招

張醫生指出,尿頻的定義是日間上廁所次數超過八次,以及晚上有夜尿,而它的成因分為生活習慣和身體毛病兩種。

一般來說,不常飲水、或飲水習慣不規律(長期不飲水,口渴時才大量灌水)、經常進食重口味食物都有機會引致尿頻;另外患上膀胱炎、膀胱癌、年紀大致盆底肌和膀胱衰弱的人士,總會有「小便排不清」的感覺,而出現尿頻情況。

尿頻≠尿道炎 醫生籲勿亂食抗生素

尿頻、尿急、小便時尿道口赤痛都是細菌性尿道炎的徵狀,不少諱疾忌醫的病人或會自行到藥房購買抗生素,但張醫生提醒亂食抗生素未必能對症下藥,根治細菌性尿道炎,更有機會產生抗藥性。

再者,尿頻、下體灼痛並不等於急性尿道炎,它們有機會由間質性膀胱炎引起。間質性膀胱炎即膀胱內膜受損而造成的炎症,通常由自身免疫系統失調、壓力、食物敏感引起,與細菌感染無關,因此即使間質性膀胱炎的徵狀與細菌性尿道炎相若,卻不能以抗生素治療。

由此可見,尿道問題有很多成因,張醫生再三提醒大家應盡早求醫,接受尿液化驗和照膀胱鏡等檢查,以便對症下藥。

年輕也會尿失禁 任何年齡都有得醫

尿失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和急切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常見於更年期後、生過小朋友、特別是多次順產的女性,由於盆底肌衰弱、膀胱鬆弛,她們較容易患上壓力性尿失禁,在咳、大笑、打噴嚏的時便會滲尿,另外過分肥胖、哮喘、經常便秘或咳嗽會令盆腔受壓,亦有機會引致失禁。儘管壓力性尿失禁並不罕見,但很多人都不敢求醫,甚至不知道可以治療。

很多女性以為年紀大、生育過便「預咗」有尿滲,甚至有人問「乜失禁有得醫㗎咩?」-- 泌尿外科張皓琬醫生

有別於高齡女性常見的壓力性尿失禁,急切性尿失禁分布年齡較廣泛,因為飲食習慣、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度活躍症和糖尿病等都有機會令膀胱無法控制,造成急切性尿失禁。

無論是壓力性抑或急切性尿失禁,只要盡早求醫都不難根治,醫生會按成因和情況安排行為治療以改善患者飲水和排尿習慣、藥物治療、甚至進行手術;另一方面,患者亦可通過凱格爾運動改善失禁——凱格爾運動是一套反覆收縮同放鬆盆骨的運動,有助鍛鍊盆底肌肉,改善尿頻、漏尿和失禁問題。

然而張醫生指出,不少病人寧願用衛生巾解決漏尿問題,也遲遲不願求醫,令尿道問題惡化。她曾有一位患膀胱下垂的60歲病人,即使飽受漏尿、下體痕癢的影響,每天被逼穿著加大碼褲子,因怕尷尬而不肯看醫生,最終引起腎衰竭和排尿困難,必須立即入院做膀胱下垂修補手術才可脫離生命危險。

漏尿第一滴已經係唔正常,拖得就拖只會令問題更嚴重。

--- 泌尿外科張皓琬醫生

 

更多泌尿外科服務: https://virtusmedical.com/u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