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尿失禁的定义
国际理遗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将尿失禁定义为「尿液不由自主地从尿道流出」。
正常排尿功能:
正常的膀胱可“安全”地储存尿液,并可在意志控制下顺利排尿,要达到此功能,必须具备健全的神经及完善的泌尿系统。以一个正常成年人膀胱作计算,大概可储存300-500毫升尿液,每天约排尿6-8次。当膀胱盛载大概200毫升尿液时,神经系统便开始发出讯号,将尿意感觉传送至大脑;由於有骨盆底肌肉及尿道肌肉承托的支持,我们通常可以透过收紧这些肌肉忍耐一段时间,待膀胱逐渐储存尿液至300-500毫升及找到洗手间时,我们便可把小便排出。
尿失禁常见的种类
1. 压力(应力)性尿失禁
由於骨盆底肌肉鬆弛,令尿道口控制能力减弱。当腹腔压力增加,如咳嗽、大笑、跑步或提举重物时,小便会不由自主地渗出。这种情况常发生於有多次自然分娩经验、更年期后、肥胖或患有长期咳嗽的女士身上。
2. 急切性尿失禁
由於膀胱过份敏感或膀胱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缩,患者会產生突如其来的尿急感觉,这种病称为膀胱过动症。此病多数是原发性的,至今仍未找出正确的成因,但部分却是由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尿道感染、糖尿病、中风或脊髓神经受损的病人常有膀胱过度活跃的徵状,甚至出现急切性失禁之现象。
3. 混合性尿失禁
患者同时出现压力(应力)性和急切性尿失禁的徵状。
4. 满溢性尿失禁
由於膀胱肌肉的收缩能力减弱,或因尿道口长期有阻塞(常见於男性),令过量小便积聚於膀胱内。患者可能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渗漏小便。膀胱肌肉收缩能力减弱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泌尿神经系统出现毛病或因前列腺增生导致长期大量尿瀦留所引致。此情况也常见於糖尿病患者。
5. 功能性尿失禁
患者有正常的小便意识及排尿功能,但因行动不便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如厕,引致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常发生於伤残人仕,患有老人痴呆症的人仕、老年人及关节病患者之病人身上。
尿失禁对患者的影响
身体方面:
- 增加尿道炎的机会。
- 皮肤长期受尿液刺激,引起尿疹、损伤或皮肤炎。
心理方面:
- 患者会因渗尿所產生之异味,害怕被人发觉,故此缺乏安全感及自信,感觉焦虑。
- 自我形象下降,逃避与人沟通。
- 有部份患者会因此减少参与社交活动,严重者可影响其与家人及朋友之关係。
家庭方面:
- 有些患者为避免尷尬因而减少性行为,影响夫妇之间关係。
- 部份长期卧床之患者,需要倚赖家人照顾及料理其个人清洁卫生,家人在身心及经济上都有一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