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面痛原因为何? 解构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面部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因多且往往涉及不同专科医生的诊治。面部神经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负责。三叉神经有三个分支,分别接受来自头面部的前额上頜和下頜触痛感觉。

内容目录

  1. 关於三叉神经痛
  2.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3. 三叉神经痛病因
  4. 三叉神经痛诊断方法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射频损毁治疗
    • 放射治疗

面痛原因为何? 解构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除了接受皮肤感觉外,三叉神经还传导来自深部结构的触痛觉,包括鼻竇、牙齦、舌头、甚至颅内脑膜等。由於脑神经结构复杂,因此面部疼痛的病因非常广泛,例如比较常见的带状皰疹发作、带状皰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和顳下頜关节紊乱症等。此外,严重的颅内肿瘤或血管性疾病也可能引起面部疼痛。

诊断这些疾病可能涉及不同专科,包括頜面外科、牙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等。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收集详细的病史并进行临床检查,有时还需要进行影像检查,以得出準确的诊断结果。

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是其中一种面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而短暂的疼痛感,犹如被刀割、针刺或电击般的感觉。疼痛处通常集中在面部的一侧,包括上唇、鼻翼、口角、齿齦和颊粘膜等部位。触摸面部、进食、刷牙等动作可能会触发疼痛,这种反覆的疼痛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造成严重困扰。

面部神经痛

面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是由於颅内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这些血管包括小脑动脉或静脉。这种压迫甚至可在三叉神经根部造成压痕,令神经包膜局部变薄受损,神经纤维之间传导发生短路,导致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诊断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是基於典型的神经痛症状,并在排除继发性因素后,结合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认诊断。磁力共振可以用作排除颅内结构性病变,从而评估神经受血管压迫的情况。

1. 药物治疗

大部分的三叉神经痛均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 和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在服药期间可使近七成半的患者有效减少痛楚,唯这些药物可能会產生副作用,包括头晕,疲倦和行走不稳等。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和疗效减退的情况。处方药物之前应检查HLA-B1502基因,避免药物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2. 手术治疗

如果是严重的三叉神经痛,使用药物治疗也无效,可以採用外科手术治疗。这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只要解除神经压迫即可治癒三叉神经痛。手术方法是在耳后开颅,大约会產生4-5厘米的手术伤口。

耳际后手术切口

耳际后手术切口

在手术显微镜下,医生会将位於三叉神经根部异常靠近、并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分离推开,并放置隔离物料﹙称涤纶棉垫Teflon﹚,使血管和神经永远分隔,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手术可以达到消除疼痛之餘,同时又保留面部感觉的疗效,而且復发机率也比较低。手术治疗的指徵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影像检查的详细评估来确定。

手术中分离压迫三叉神经的小脑上动脉

手术中分离压迫三叉神经的小脑上动脉

3. 射频损毁治疗

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是感觉讯号传导到脑干的交匯处,可以通过射频加热来减低痛觉传导。治疗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面部穿刺,导入射频针到达三叉神经半月节位於颅底的位置,并在加热治疗的同时监测面部感觉。射频损毁治疗适合药物无效且不愿接受血管减压手术的患者。约九成患者的痛症得到明显缓解,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面部麻木或疼痛復发的情况,但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可以重复应用。

三叉神经节的射频损毁治疗

三叉神经节的射频损毁治疗

4. 放射治疗

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又称伽马刀,是一种利用放射线聚焦神经节的治疗方法,旨在达到损毁止痛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不会產生伤口出血和感染等併发症,大约七成患者可以得得疼痛缓解。

伽马刀立体定位準确针对位於颅底的神经节进行放射治疗

伽马刀立体定位準确针对位於颅底的神经节进行放射治疗

医生团队

尚至医疗神经外科专科医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