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遗尿

夜遗尿

关於夜遗尿

尿床俗称「瀨尿」,是幼儿的常见问题。一般来说,儿童的膀胱在五岁左右便发展成熟。假如你的孩子已届五岁或以上,日间排尿正常,但每月超过两次於夜间尿床,医学上便可算是患上「夜遗尿」。病情严重者每周更有可能尿床四次或以上。 儿童夜遗尿的问题不止对家长造成困扰,更可能对儿童造成心理影响。因此,若然你的孩子在五岁后仍出现尿床问题,便应及早求医。

夜遗尿成因

儿童夜遗尿的成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当中八成属於原发性。

原发性夜遗尿

原发性夜遗尿的成因大部分均未能确定,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性:

  • 膀胱功能问题: 例如膀胱容量较小或膀胱功能异常。
  • 抗利尿荷尔蒙不足: 因患者的脑下垂体於晚间分泌抗利尿荷尔蒙不足,令肾臟製造过多尿液,导致尿床。
  • 大脑醒觉反应问题: 儿童在入睡后感觉不到膀胱已满,所以未能作出反应,控制排尿。

继发性夜遗尿

继发性夜遗尿多由生理因素引起,包括疾病,如膀胱病变、泌尿道感染、膀胱过度活跃症、糖尿病和肾功能受损等。

夜遗尿有机会影响儿童的心智发展,患者会感到羞耻、自卑和缺乏自信,甚或会无心向学和不敢结交朋友,最终可能会產生一些行为上的问题。若患者属继发性夜遗尿,更应及早治疗,以免影响儿童健康。

诊断方法

病史和身体检查

了解患者的小便习惯及尿床细节,并排除继发性夜遗尿的可能,如心臟病、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问题; 另外亦包括检查脊椎神经,以排除隐性脊柱裂的可能性。

尿液检查

检查泌尿道有否受到感染。

膀胱功能检查

详细评估膀胱的各项功能指标,包括膀胱容量、肌肉稳定性、伸展性、压力、排尿情况及括约肌协调等。

排尿纪录

由家长填写膀胱日誌,记录小朋友每天的小便次数、时间和尿量,方便医生断诊。

治疗方法

医生会针对儿童的不同情况,採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改变生活习惯

  • 控制儿童在晚间水分的摄取量(包括水、汤、牛奶及粥等),特别在晚饭以后尽量少喝水。
  • 避免於晚间进食高水分的水果。
  • 少喝利尿的饮品,如咖啡、茶、朱古力或其他含咖啡因饮品。

行为治疗

  • 每天填写遗尿纪录表 : 资料能助医生断症和监察治疗成效,亦可增加儿童对治疗的积极性。
  • 设定闹鐘在晚上提醒儿童起床如厕。
  • 使用尿床感应器: 把感应器放在小朋友的内裤内,当感应器接触到尿液时便会发出声响,以唤醒小朋友如厕。这训练能增强小朋友的反射作用,渐渐懂得在睡梦中感到尿意时自觉地起床如厕。

药物治疗

补充抗利尿荷尔蒙,减少患者晚间的尿液製造,继而减少排尿次数。

手术治疗

中度至严重程度的患者可透过小型手术在膀胱肌用注射肉毒桿菌。

心理辅导

  • 一些突发性的压力或生活环境转变可能是继发性夜遗尿的原因之一。
  • 若小朋友出现情绪问题或社交障碍,或需寻求心理辅导。

常见问题

问﹕本港有多少儿童患有夜遗尿?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全港约3.1%的人(约3万人)会在5至19岁期间患上夜遗尿,当中男童的比率略高於女童。以10岁的儿童为例,男女夜遗尿的比率分别为3.0%及2.4%。

问﹕儿童夜遗尿和心理问题有关?

这是一个谬误。目前未有证据显示儿童夜遗尿是由心理问题所致。相反,不少心理问题是由夜遗尿引起。

问﹕夜遗尿会随着儿童长大而痊癒吗?

数据显示,5至10岁患者中,每年仅一成半人停止夜遗尿。而自行停止夜遗尿的机会,会随着儿童成长而减低。

问﹕治疗多久少会有成效?

儿童夜遗尿的治疗过程因人而异,可以历时数个月至一年不等。近八成的儿童在接受一年的治疗后,夜遗尿的次数能减少达九成。

问﹕如未能及早治疗夜遗尿,会对儿童带来甚麼影响?

夜遗尿能为儿童带来身、心两方面的影响。身体方面,由於儿童未能进入深层睡眠,睡眠质素会较一般儿童差,有机会影响日间的生活及学习。心理方面,患病会让儿童產生自卑感,自我形象低落,容易造成社交障碍或其他情绪问题。

医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