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

關於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香港常見慢性疾病,香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成年人口約一成。糖尿病常見於長者,65歲以上長者,每5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但近年香港糖尿病患者亦有年輕化趨勢,超過一半糖尿病新症患者年齡介乎40-64歳,40歳以下人士亦佔總糖尿病患者2成。

糖尿病是一種因缺乏胰島素、或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減低,或同時因為這兩種情況而引致血糖水平上升的慢性疾病。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荷爾蒙,能促進葡萄糖轉化成肝糖和甘油三酸脂儲存在體內。

糖尿病可引致多種健康風險,包括腦血管病、心臟病、足部壞疽、視網膜病、腎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士患上心臟病風險高2-4倍,糖尿病亦是慢性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過一半未期腎病患者均患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亦是常見引致成人失明原因之一,另外,糖尿病患者截肢風險比正常人高10-20倍,糖尿病及所引致併發症亦可能間接縮短患者壽命達12年。

類型

糖尿病致病成因眾多,根據病理主要分為幾類,分別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原因四種。在糖尿病I型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中,只有少量或完全沒有胰島素分泌;在糖尿病II型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中,胰島素的分泌會減少,而身體的細胞亦減低對胰島素的反應各種糖尿病症狀、特性,現簡列如下:

一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其他類型糖尿病
患者多為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由於胰島細胞受損,身體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因此必須終身依賴外源胰島素注射來維持血糖穩定。 此類型佔糖尿病患者的絕大多數,常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患者雖能分泌部分胰島素,但因胰島素阻抗問題,細胞無法有效利用,導致血糖調節失常。 指孕前無糖尿病病史的婦女,在懷孕期間因荷爾蒙變化而出現血糖異常,通常於產後恢復,但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包括單基因糖尿病(如MODY)、胰臟疾病(如胰腺炎)、藥物或化學物質誘發的糖尿病(如類固醇)、內分泌疾病(如庫欣綜合症)等。

一型糖尿病
患者多為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由於胰島細胞受損,身體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因此必須終身依賴外源胰島素注射來維持血糖穩定。
二型糖尿病
此類型佔糖尿病患者的絕大多數,常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患者雖能分泌部分胰島素,但因胰島素阻抗問題,細胞無法有效利用,導致血糖調節失常。
妊娠糖尿病
指孕前無糖尿病病史的婦女,在懷孕期間因荷爾蒙變化而出現血糖異常,通常於產後恢復,但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其他類型糖尿病
包括單基因糖尿病(如MODY)、胰臟疾病(如胰腺炎)、藥物或化學物質誘發的糖尿病(如類固醇)、內分泌疾病(如庫欣綜合症)等。

病徵

糖尿病患者一般並無明顯徵狀。此病可在檢查身體時透過量度血糖水平而診斷出來。糖尿病患者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各種徵狀或併發症。當中可能出現的徵狀包括口渴、尿量增多、食量增加、體重減輕、身體疲倦、傷口經久不癒和出現感染,病情不受控制時更會出現嚴重脫水和昏迷等情況。

高危因素

背景因素: 家族史(直系親屬),年齡增長(>45歳),

健康相關因素: 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妊娠糖尿病史,糖尿病前期,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綜合症,脂肪肝。

可控因素: 肥胖(BMI≥23kg/m<2),缺乏運動,不良飲食,吸煙

診斷方法

血糖檢測方法 正常 糖尿病前期 二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FPG <5.6mmol/L 5.6-6.9mmol/L空腹血糖受損 ≥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2小時後)OGTT <7.8mmol/L 7.8-11.0mmol/L糖耐量受損 ≥11.1mmol/L
糖化血紅素HbA1c <5.7% 5.7-6.4% ≥6.5%

血糖檢測方法 正常 糖尿病前期 二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FPG <5.6mmol/L 5.6-6.9mmol/L空腹血糖受損 ≥7.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2小時後)OGTT <7.8mmol/L 7.8-11.0mmol/L糖耐量受損 ≥11.1mmol/L
糖化血紅素HbA1c <5.7% 5.7-6.4% ≥6.5%

治療

雖然當發現糖尿病時,患者胰島功能可能已達一定程度受損,但糖尿病患者仍可透過生活習慣改變,藥物治療等,去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及體重,從而有效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及有機會延緩胰島功能的問題。

另外,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篩查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及早發現問題及處理。

關於糖尿病前期

每6名香港市民便有1名處於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亦即血糖踩界,是指血糖水平介乎正常與糖尿病之間。代表身體對胰島功能開始出現問題,是患上二型糖尿病前的警號。由於糖尿病前期通常是沒有任何症狀,一般是在驗血檢查時無意之中發現。糖尿病前期人士應每年檢查血糖水平一次。糖尿病前期的高危因素同糖尿病相同。

逆轉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人士可與親友及醫生一起尋找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糖尿病前期人士除了採取健康生活模式,或可以加上藥物去控制血糖,希望延遲進展為糖尿病。

健康生活模式

健康飲食七大原則

  1. 謹守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上限
  2. 選食「低脂肪」的食物
  3. 選食「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
  4. 計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5. 高纖飲食
  6. 少食多餐-每次進食適量食物,並平均分開時段來進食
  7. 清淡的烹調方式

運動對糖尿病的好處

  1. 有助維持體重或達致減肥效果
  2. 改善耐糖能力
  3. 有助減少三酸甘油脂及提高高密度膽固醇水平
  4. 有助改善胰島索抗拒性,從而維持或減低血糖水平
  5. 增加眱島素敏感度
  6. 增加血糖的吸收及應用
  7. 刺激新陳代謝
  8. 減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