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

關於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類型。房顫發生時,心房以不規則並且極快速的頻率顫動,導致血液無法正常輸送,情況嚴重的話有機會令患者中風。

房顫與中風

健康的心臟跳動速度及節奏有規律性,血液運行順暢;但患有房顫的病人因心臟無法正常收縮,導致血流減慢滯留心房,容易形成血塊。其中位於左心房末端的左心耳,其網狀組織令到表面凹凸不平,讓血液更易凝固成塊狀。血塊一但鬆脫,便會隨著主動脈流往身體各處,若流至大腦會導致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中風。

常見症狀

年紀大加上「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並吸煙、飲酒,是患上房顫的高危一族。部分房顫患者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亦有患者會出現心悸、心翳、暈眩及氣促。倘房顫患者出現中風症狀,病情往往較為嚴重,死亡率亦高。

診斷及監察

房顫大致可分為三階段,分別是間歇性、持續性及永久性房顫。現時一般會使用外置心跳監察器來記錄及監察患者的心跳,以確診房顫。然而對於懷疑患上間歇性房顫的患者來說,這種裝置未必能夠作出有效診斷,有可能需要植入心律檢查儀作長期監察。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治療房顫通常使用俗稱薄血藥的抗凝血藥,其中最傳統的是華法林(Warfarin)。但服用抗凝血藥的風險包括容易出血,亦與多種藥物及食物相沖。新一代的薄血藥直接針對凝血因子,與其他藥物及食物的相互作用較低,然而並非所有房顫患者均適合服用,如肝腎功能不佳或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就未必適用。

手術治療

微創左心耳封堵術是房顫患者除服藥外的另一選擇。這項手術做法類似「通波仔」手術,醫生會在患者大腿內側的股靜脈伸入導管,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堵塞其入口,防止血液停留在內並凝固成血塊。比起需要開胸切除或結紮左心耳的傳統手術,微創左心耳封堵術的入侵性較低,患者在手術完成後即日便可下床,一般情況下住院只需兩至三天。

醫生團隊